德國 擁抱綠能 民眾接受高電價

今年6月30日是德國核能退役法上路十周年。德國環境部長紹爾茲(Svenja Schulze)近日受訪時表示,德國十年前決定逐步淘汰核能發電,全力擁抱綠能,堪稱歷史成就。

德國達成這項歷史成就,除了源於前瞻規畫,大力布建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亦有地利之便。德國位在歐洲地理中心,與九個鄰國接壤,享有歐洲電網的優勢。

德國早在2000年就提出核能退役計畫,但一度遭到總理梅克爾擱置,直到2011年311東日本大震災造成福島核災,才使政府正視核安問題,並在同年通過立法,將廢核期限從2036年提前至2022年。

過去十年來德國服役核電廠已從17座減至6座,最後一批預計2022年底前退役。德國2000~2010年核電占比達20%~25%,到去年,已降至11.4%。

德國去核能、擁抱再生能源的過程歷經許多陣痛,惟因民眾、企業與政壇都有打造綠能大國的共識,並且願意承擔成本,才有今日的成果。

2011年,在經歷第一階段核電廠關閉計畫後,德國開始面臨電力短缺與電費上漲問題。

該國名目電價現為歐洲最高,原因包括相對較高的附加費和稅收,還有推廣再生能源發電而提高的成本。不過,根據調查,仍有超過八成的德國人支持能源轉型,認為轉型有益於經濟。

風力發電在德國能源轉型發揮關鍵作用,迄今共裝設近3萬架的陸域風機及約1,500架離岸風機。據公用事業團體BDEW統計,再生能源占德國電力使用總量比重已由1990年的個位數,一路攀升到2020年的44.6%。

由於德國北部擁有良好風力條件且容易取得的土地幾近用罄,陸域風機裝設遭遇阻力,反觀,離岸風機便沒有這種限制,因此德國聯邦政府計劃將2030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目標,由15GW提升到20GW(百萬瓩)。

為了鼓勵綠能,聯邦政府祭出多年優惠補貼。以小型太陽能電廠來說,上網電價補貼(feed-in tariffs)為每瓩時50美分。

不過隨著綠能產業發展漸臻成熟,德國政府自今年起將逐步縮減補貼,據估計今年約有6千座風機,足以供210萬戶家庭用電,將失去補貼。另外,得到補貼的18,000座太陽能電廠,合計生產75兆瓩,也會受到影響。

另外,德國政府透過鉅額賠償以加速推進廢核目標,而核電公司也積極配合轉型為綠能公司。

根據統計,每座核電廠的後營運期成本與除役工程花費從5億~10億歐元不等。德國政府近日同意支付近26億歐元給萊茵集團(RWE)等四大電力公司,以補償他們提早關閉核電廠的損失。

RWE過去以核能與燃煤發電為主,但如今已轉型為歐洲最大綠能企業之一。該集團執行長克雷伯(Markus Krebber)更呼籲,政府應加快能源轉型速度,具體方法包括提高潔淨電力目標、擴大再生能源電網與簡化風力發電廠批准流程等。

自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德國許多年都是淨電力輸入國,尤其是自法國、捷克輸入核電,但之後再生能源上路,便轉為淨電力輸出國。

然而,隨著國內核電占比逐年降低,根據德國監管機構聯邦網絡局(Bundesnetzagentur)統計,去年德國電力進口大幅增加38.8%,電力出口則年減11.6%,去年全年電力出口順差因而急遽縮小46.2%,只剩18.9TWh(百萬兆瓦時)。

一旦2022年核電廠全部除役,並逐漸廢除煤炭發電,德國對於鄰國的依賴將再度加深。

在核電廠全面關閉最終階段來臨前,德國必須確保能源供應無虞並建立緩衝電力,如此才能順利過渡至非核家園。

文章取自:工商時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