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獨特的“Bauhüttenwessen” 貿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

自中世紀以來,德國以“Bauhüttenwesen”風格的石匠小屋組們確以保重要的大教堂和建築物不會年久失修而聞名。現在該工藝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

按照“Bauhüttenwesen”的原則建造的世界級建築傑作數不勝數:包括維也納的聖斯蒂芬大教堂、蘭斯大教堂、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和德累斯頓茨溫格宮。這些建築物每年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遊客——但它們仍然是永恆的建築工地。

想讓這些具有數百年曆史的建築處於良好狀態,必需擁有一支專業團隊全年在現場修復。自中世紀以來,這些建築就有固定的石匠小屋組織作坊,是所謂的“Bauhütten”。

而現在,這項歐洲建築貿易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產是什麽?

2003 年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向世界各地的特殊文化習俗授予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例如,科隆大教堂於1996年作為有形建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阿根廷探戈、牙買加雷鬼音樂和歐洲藍圖技術等文化習俗。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這種建築行業具有的“國際典范特徵”來將這獨特的建築行業列入名單:研討會中各種專業的密切互動不僅具有歷史意義,而且還可以用來創造建築業的未來。

可追溯到中世紀的知識傳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同時承認這些建築小屋組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表彰它們之間數百年的國際合作。僅提名階段就有18個來自德國、奧地利、法國、挪威和瑞士的“Bauhütten”,它們聯合申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然而,這種國際關係根本不是現代才有:眾所周知,中世紀的工匠有些彈性,會在春天前往歐洲主要建築工地,秋天載回家。而下一年,旅程又會重新開始。因此工匠們能在整個歐洲傳播他們的知識。

采訪中藝術史學家芭芭拉·肖克-沃納 (Barbara Schock-Werner) 的講解,這些建築小屋組中,建築師、石匠、鐵匠、木匠、藝術玻璃匠、腳手架工人、畫家和屋頂工人都會在大教堂建築大師的指導下一起工作,與新的哥特式建築風格同時出現。

她本人於 1999 年至 2012 年是科隆的大教堂建築大師,同時也是歐洲大教堂建築大師協會多年的主席。

熱愛創新

肖克-沃納告訴德國之聲,蘭斯大教堂是第一座“需要大量特殊石工的哥特式建築”,並為工人和未來的 Bauhüttenwesen 貿易定了標準。

肖克-沃納解釋說 “可以在蘭斯看到第一座大教堂建築小屋,至少在早期階段。大教堂是第一座需要大量特殊石工的哥特式建築”。

後來整個歐洲的大教堂都效仿法國的例子,並出現了名副其實的建築創新浪潮:肖克-維爾納強調 “因為建築工程有需要,大教堂建築小屋發明了許多現代技術
“舉例來說獨輪車是在 13 世紀發明的。”

因此,Bauhütten 不僅是知識寶庫,還通過他們的發明確保了整個社會進步。

做與衰落

德國文化國務部長莫妮卡·格魯特斯 (Monika Grütters) 表示Bauhüttenwesen 是一種“國際網絡研究和培訓場所”,旨在匯集“卓越的專業知識和工藝。這種方法至今甚至發揮重要作用,她還強調,例如重建柏林洪堡論壇的巴洛克式立面。

“這使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獎更有加值” 格魯特斯說。

該獎項不僅僅是官方認可,前大教堂建造者芭芭拉·肖克-沃納認為將 Bauhütten 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出於實際的巨大功成:“有些人總是說這種工程方式效率不夠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現在將這個建築貿易指定為歐洲文化的一部分這件事實非常重要有助於保護[工匠]以免受只關注財務方面的人的攻擊。”

此外,肖克-沃納 還希望這將對年輕人有動力:“培養手工藝很重要,必須有年輕人繼續接受石匠或鐵匠的培訓”——不僅是為了手工藝,也爲了 Bauhüttenwesen 在整個歐洲維護和修復文化古蹟。

肖克-沃納說,具體而言,Bauhüttenwesen 本身的價值觀幾乎是矛盾的:“沒有任何腳手架的科隆大教堂令人眼花繚亂,”她告訴德國之聲——並補充說,如果沒有 Bauhüttenwesen 的工匠維修,偉大的建築將被廢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