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身體回到「恆溫」的天然幫手

什麼是適應原?

把身體想成有個「壓力恆溫器」:忙碌、睡不好、發炎時指針偏高;休息、呼吸放慢又回到中間。**適應原(adaptogens)不是提神劑也不是鎮靜劑,而是幫你把過高或過低的反應拉回穩態(homeostasis)的微調鈕。**早在中醫/阿育吠陀中使用數百年,現代研究對其定義與機制也有整理共識。 

 

「真正的適應原」常見四特徵

1. 安全性(建議劑量內無明顯副作用);2. 提升整體抗壓力;

3. 協助維持穩態;4. 非特異性的「正常化」效果(不是單純的興奮或鎮靜)。 

 

適應原怎麼「調節」:  讓我們一起認識 HPA

 壓力訊號:下丘腦 CRF → 垂體 ACTH → 腎上腺皮質醇。皮質醇升高後,啟動負回饋叫上游「先別再分泌」。適應原被認為可在此軸線或相鄰的免疫/神經/內分泌環節,微調靈敏度與回饋。 

實務上常把直接影響 HPA 軸的稱「主要適應原」,較偏免疫/神經調節的稱「次要適應原」;這是操作性分類而非唯一學界標準。 

 

 7 款常見適應原:怎麼選、什麼時機用

 原則:先選「目標」,再配「草本+時間點」。

植物

可能幫助

何時吃/情境

證據概況

注意事項

南非醉茄 (Ashwagandha)

壓力、焦慮感下降;睡眠;運動後恢復

晚上或壓力期

多項 RCT 對壓力/睡眠有正向訊號

偶見肝功能異常個案;甲狀腺藥、鎮靜藥者先諮詢

紅景天 (Rhodiola)

精神疲勞、效率、情緒

早上~白天

臨床對疲勞/壓力有改善訊號,但劑量/品質不一

可能偏提神;與抗憂鬱藥並用需評估

刺五加 (Eleuthero)

耐力、專注、輕度免疫支持

早上或午間

多來自俄系/小型試驗,趨勢正面

高血壓者、抗凝血藥物者留意

五味子 (Schisandra)

肝臟保護、清晰感、耐力;可泡茶或與其他草本同用

白天、可泡茶

臨床有限;前臨床對抗氧化/肝保護較多

肝藥、抗凝血藥物並用先詢問

冬蟲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 / militaris)

氧利用、耐力、運動恢復

白天、運動族

不同菌種/劑量結果不一

自體免疫、抗凝血藥者評估

人參 (Panax ginseng)

抗疲勞、專注、免疫調節

早上;重要會議/考試前周期使用

眾多研究支持抗疲勞與認知表現

可能影響血壓、血糖;與抗凝血藥交互作用

聖羅勒 (Holy Basil / Tulsi)

壓力調節、心情、專注;部分研究觀察到代謝支持

白天、壓力期日常茶飲

小~中型臨床對焦慮/壓力有正向趨勢

低血糖藥、抗凝血藥並用需評估;孕哺期保守

 

如何將適應原變成你的「可衡量」抗壓支持

• 一次只選 1 種+1 目標(例:壓力型失眠)。

  812 週觀察期;每 2 週紀錄:入睡潛伏期、夜醒次數、晨間清醒感、白天煩躁度;運動者再加主觀恢復/力量。

 • 有感再續、沒感就調:換草本/換時間點/檢查劑量與標準化%。

 • 與生活並行:規律運動、日光、作息、呼吸/冥想、社會支持。草本是推力,不是萬能鑰匙。

(以上為健康管理建議,非診療行為;慢性病、孕哺或用藥者,先諮詢專業。) 

 

參考資料|出處

  Panossian A, Wikman G. Effects of Adaptogens on the CN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2010(綜述,提出定義與機制). 

  Liao L. A preliminary review of studies on adaptogens. 2018(總覽與核心判準). 

  Herman JP et al. Regulation of the HPA axis responses to stress. 2016HPA 軸生理與負回饋). 

  Gjerstad JK et al. Glucocorticoid negative feedback. 2018(皮質醇負回饋的快/慢機制). 

  NIH ODSNCCIHAshwagandha 專業/消費者指南(用途與安全)。   

  Ferreira JF et al., 2025Sprengel M et al., 2025Ashwagandha近期綜述(包含肝傷個案彙整)。   

  Stojcheva EI et al., 2022Anghelescu IG et al., 2018Rhodiola臨床與疲勞改善證據。   

  Ishaque S et al., 2012Rhodiola對身心疲勞的試驗回顧。 

  Lau KM et al., 2019Gerontakos S et al., 2021Eleutherococcus免疫調節/耐力文獻。   

  Nowak A et al., 2019Skalski B et al., 2025Schisandra活性成分與健康潛力。   

  Chen S et al., 2010Hirsch KR et al., 2016Savioli FP et al., 2022Cordyceps對耐力的不同研究結果。